电影课总介绍 电影课发起人电影课著作 电影课团队 政府背景 国际交流 电影课发展史
返回首页

电影课实验在中国(专著)(46)

时间:2009-09-03 17:27来源:电影课 作者:电影课 点击:
电影所具有的神奇的感染力是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头的。 显然,把电影用于教育老早就有人打主意了。 上世纪初,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因一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原本是学医的,但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

  电影所具有的神奇的感染力是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头的。
  显然,把电影用于教育老早就有人打主意了。


  上世纪初,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因一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原本是学医的,但当他看到电影里一个华工被外国人污辱,而其他华人麻木不仁时,他感到治疗国人精神上的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毅然改行进行国人思想教育。他后来谈到自己受一部电影影响而改变一生抉择的体会时,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包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星际航行技术的奠基者齐奥尔科夫斯基,都曾生动地论述过,他们正是在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作品及改编的电影的引导下走上科学创造道路的。正因为电影有巨大的教育征服力,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也说 :“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
  世界各地一些学者和教师将优秀电影应用于学校教育的研究和实验,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一位影评家为自己的小儿子推荐了101部电影,并把这些电影印成了书,尽管他更多地使用了成人眼光来选片,但已有了明确的将电影应用于教育的意识。瑞典政府在60年代曾把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列入了国家教育计划。欧美的一些高等学校,澳大利亚的中学也先后将电影用于辅助教学,教师与学生可从网上的学生链接和教师链接中,分别检索和使用自己所需的影视资源。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是加拿大学校教育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他们所拥有的许多电影现已在加拿大学校广泛使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图书馆收藏有近4000部录像片和激光影碟以供学校教职员和学生租用。据了解,国外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电影教育研究,具体包括:以电影的语言和电影技术为线索,着力于理解电影形式,从而形成对其美学意义及价值内容的把握研究;以电影史为线索,对人类已创作的优秀电影的赏析筛选和对电影发展史的回顾反思的研究;以美学为线索,对电影的美学价值的探讨研究。在中等教育中进行的电影教育研究,具体体现在个别中学开设电影选修课,以电影欣赏为主,进行电影育美及与语文教学相关功能的开发研究。
  在中国,从1984年开始,吉林省四平市、河南省开封市、湖北省土家族以及天津市、上海市等,组织学生观看中共中央宣传部等联合推荐的100部爱国主义影片,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山东淄博市教育局教研室,以魏耕祥先生为主要研究者,在当地教育局和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的指导下,在淄博市数十个学校开设影视文化课,把影视象课文一样进行分析讲解,主要选取的是《雪孩子》、《小兵张嘎》等中国革命影片和《三个和尚》等中国美术片,后来逐步扩大到《冲出敌战区》这样的影片。


  二、电影课诞生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是时代的产物。人们兴奋地说,电影课不是素质教育最好的载体吗?

  片面追求升学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 学生、教师、家长都被紧紧地捆在了应试的战车上! 德、智、体、美、劳只剩下了“智”,全面发展成了考分第一。厌学,成为亿万在校学生的普遍心理。
  电影课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剧烈撞击中迸发出的一簇火花,教育改革是背景,时代需要是必然。


  翻阅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报刊,常见“应试教育”、“片追”(片面追求升学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减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等,指的是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普遍都被紧紧地捆在了应试的战车上。从高中、初中以至到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被纳入考试轨道,评估学校工作、考核教师业绩、实行奖惩的条件,无不以考试成绩为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也都围绕考试分数为出发点,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更是火上添油,子女考试成绩成了家庭生活的重心。在这种强劲的不正常的风气压抑下,国家的教育方针 被曲解了,德、智、体、美、劳只剩下了“智”,全面发展成了考分第一。人们沉重地把这一切称作“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下培养的一代,将是什么面貌?伤害国家,伤害民族,伤害一代人的后果已露端睨。由于不堪考试成绩攀比的重压,不少学生走上了出走、自戕甚至自杀的极端道路,父母杀子、子杀母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道德水平下降,动手能力差,人格不完整,性格走极端,生存能力差,缺乏爱心,缺乏团队精神,缺乏抗挫折能力……种种人格缺陷,严重逼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厌学,成为亿万在校学生的普遍心理。
  这种状况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扭转这种局面的相应措施陆续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规,都明确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
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呼唤出来了!
  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柳斌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时是这样界定的: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各种负面影响这样一种状况而提出来的,是以“应试教育”作为对立面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应试教育”面向的是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而且往往着眼于这些学生智育方面的发展,而把德育、体育、美育等削弱了,它以把少数学生从多数学生中选拔出来送入高一级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受到地方长官的奖励。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已任,以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这个方面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尽管“应试教育”当中也有某些培养学生素质的因素,素质教育也不排除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但这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因而不能以此就抺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教育思想的本质不同。
  紧接下来的一道严重的课题:怎样实行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这是前提,改革课程是必须的步骤。改变那种传统的、陈旧的、刻板而沉闷的教育方法也是必须跟上来的具体措施。 (责任编辑:电影课)

------分隔线----------------------------
推荐内容